
吳讓(明)
拒禮詩
貪泉爽酌吳何敢,暮夜懷金豈不知。
寄語南丹賢太守,原封送回莫相疑。
況鐘(明)
貽耆民
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
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淚注如泉。
離任
檢點行囊一擔輕, 京華望去幾多程。
停鞭靜憶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于謙(明 )
入京詩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無題
人生不滿百,常為千歲計。圖利與求名,昂昂爭意氣。晝營夜復(fù)思,顧恐力弗至。一旦壽命終,萬事皆委棄。卓哉陶靖節(jié),不為世故累。解印歸柴桑,清風滿天地。樽中幸有酒,自酌還自醉。借問寰中人,誰能會此意。
吳訥(明)
題賄金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
張好寧(明)
廉泉
香花墩上有奇泉,飲罷頭痛始覺貪。
爭得長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
李汰(明)
拒賄詩
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
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葉存仁(清)
拒禮詩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鄭板橋(清)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蔡信芳(清)
罷郡
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關(guān)中一點棉。
回看群黎終有愧,長亭一別心黯然。
王懋竑(清)
書座右二章 其一
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
生平操持力,不敵一念非。
波浪浮天闊,漭漭決四圍。
內(nèi)省增嘆息,已往安可追。
朱經(jīng)(清)
責己
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勿謂一絲微,既緇難再白。赴善登崇山,寡過掃塵積。一日省一愆,三月未盈百。責人不肯恕,責己每自匿。愿言砥廉隅,此身敢虛擲。
鄭履端(清)
自勉
十載官箴懔素餐,本來面目改偏難。
任他水盡山窮處,牢抱冰心耐風寒。
耿鳴世妻徐氏(清)
寄子詩
家內(nèi)平安報爾知,田園歲入有馀資。
絲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時。
劉孟揚(清末民初)
戒貪銘
財富人所羨,但須問來源。來源果正當,雖多不為貪。來源不正當,清夜當自慚。人皆笑我癡,雖癡亦自適。不癡何所得,癡又何所失。居官本為民,貪求非吾志。錢多終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貴等浮云,虛榮能幾日?人生幾十年,所爭在沒世。
陶鑄(現(xiàn)代)
贈曾志
重上戰(zhàn)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云端。
無情白發(fā)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殘。
無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總結(jié)
中國古代廉吏如海,留下了頗多自律詩。這些作品或擺放案頭,或書于墻壁、床帳,自勉、自責、自誡、自儆,起到警鐘常鳴的作用。這些自律詩的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防微杜漸。
宋代鄉(xiāng)貢杜浚之為了防貪保廉,以《書警》一詩自警、自勵。詩中說:“靜看如山禍,差之一念間?!薄鞍倌晷薏蛔?,一朝容易殘?!庇小靶≈熳印敝Q的清代進士王懋竑,官至上書房行走。他在《書座右二章》中寫道:“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生平操持力,不敵一念非?!痹娋渖钊霚\出地說明了一穴潰一堤、一念毀一生的哲理。清代另有一名叫朱經(jīng)的,書有《責己》一詩,“勿謂一絲微,既緇難再白”,指出了既成黑難復(fù)白的道理。
二、自省自責。
清代進士錢陳群,雍正間任右通政,督順天學府。他在視學時主動要求接待從簡,并在臥室床帳上書《題帳》一詩自警:“不宿常如枕有警,屏私直似鏡無塵?!彼未塾恨o官隱居蘇門山,作有《仁者吟》一詩,詩中道:“與其病后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清吏朱經(jīng)在《責己》中,分析了責己難于責人的現(xiàn)象:“責人不肯恕,責己每自匿。”他提醒自己要嚴于律己,經(jīng)常檢討缺點、過失,砥礪品行、志節(jié):“一日省一愆,三月未盈百?!薄案吧频浅缟?,寡過掃塵積。”“愿言砥廉隅,此身敢虛擲!”更難能可貴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的三年中,曾于天竺山取得兩塊山石賞玩,為此,詩人寫詩自責:“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三、誡貪淡名。
唐代有個叫子蘭的,昭宗間曾任文章供奉,所寫《誡貪》一詩,是他終生的明鑒。詩中寫出了貪得無厭必自亡的道理:“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傾覆?!泵鞔M士于謙曾任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撫,為政清廉。有詩自鑒:“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茍圖身富貴,脧剝民脂膏。國法縱未及,公論安所逃!”清末劉孟揚先后任河北磁縣、永年等三縣知事,任內(nèi)兩袖清風,頗有政聲。他作有一首《戒貪銘》,此詩明白如話,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作者居官為民、淡泊名利的可貴精神:“財富人所羨,但須問來源。來源果正當,雖多不為貪。來源不正當,清夜當自漸。人皆笑我癡,雖癡亦自適。不癡何所得,癡又何所失。居官本為民,貪求非吾志。錢多終非福,人格足矜持。富貴等浮云,虛榮難幾日?人生數(shù)十年,所爭在沒世?!?/p>
四、廉潔奉公。
宋代名吏包拯在端州郡齋壁上題有一首自律詩,詩曰:“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卑⒄囊E、立身的準則、遠大的志向、堅貞的操守,在詩中一覽無余。宋末進士蔡志學,在泰和(今屬江西省)任滿調(diào)離時,于贛江邊的水府廟題詩言志:“平生事可對人說,囊無一分關(guān)節(jié)錢。寄語江神明著眼,好分風力送歸船?!睙o獨有偶,宋代楊長孺調(diào)離廣東經(jīng)略之任時,“有俸錢七千緡,盡以代下戶輸租”,作詩曰:“兩年枉了鬢霜華,照管南人沒一些。七百萬緡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清代進士王煦,在任孟津知縣時,政績顯著,離任時鄉(xiāng)民送來路費及米、面、羊、酒等禮物,他一概不收,鄉(xiāng)民泣而不去,遂吟《絕句三首》而示心跡。詩曰:“一錢也是里民脂,作贐群來只力辭。”晉代吳隱之赴廣州任刺史路過石門貪泉(今廣東南海縣西北)時,人言飲此泉水將變得貪婪。吳隱之坦然喝了貪泉之水,吟詩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惫?,他在廣州任職期間“清操愈厲”,離開廣州時家無余資,囊空如洗。
五、耐得貧寒。
明代胡壽安先后任信陽、新昌、新繁等縣知縣,清慎自持,不事奢侈,自種蔬菜以供日用,人呼“菜知縣”。他穿的是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飯,睡的是紙帳子,并在紙帳上留下《題紙帳》一詩以警己:“紫絲步障最奢華,臥雪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夢到梅花?!彼未萏赝跹自谌沃袑幙汕遑殻辉笣岣?,生日這一天不事張揚,獨坐府中,作《留貧詩》以戒己:“卒歲一布裘,終朝一饘粥。此外何所求,吾生無不足?!泵鞔鷧侵?今江蘇省吳縣)巡撫劉應(yīng)麒在告老還鄉(xiāng)前于官署中寫下《題吳中廳事》以明志:“來時行李去時裝,午夜青天一柱香。描得海圖留幕府,不將山水帶還鄉(xiāng)?!彼卫舳趴V凇稌芬辉娭袑懙溃骸笆忱罡パ钥啵趁犯ハ铀帷2粸樯硭?,且從心所安?!薄半m處四壁立,如享萬鐘寬。靜坐明月窟,濯足清風灘。”宋亡后,杜浚之矯行晦跡,寄食西峰僧寺以終。清代進士鄭履端,在電白(今廣東省西南部沿海)一帶政聲素著,他的《自勉》詩也同樣膾炙人口。詩中寫道:“十載官箴懔素餐,本來面目改偏難。任他水盡山窮處,牢抱冰心耐風寒。”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用于欣賞交流分享,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悅洞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