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訓室是職業學校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之一,實訓室安全是實驗室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職業學校實訓室的安全建設與管理既是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其它工作的前提條件,與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我校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實驗室的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加,實驗室規模不斷擴大,功能不斷拓展,實驗室內的教學科研活動日趨頻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如何持續完善科學有序的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更好地保障實驗室正常運行,保障師生的安全健康,已經成為擺在實驗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一、職業學校實訓室安全事故的類型和原因
實訓室安全事故是指因種種不安定因素在實驗室引發的,與人們的愿望相違背,使實驗操作發生阻礙失控暫時或永久停止,并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意外事故。
實訓室安全事故分作如下9類:
(1)火災事故:造成這類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實驗室用電不當 供電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行,導致線路發熱,引發火災;高電壓實驗室電器設備發生火花或電弧靜電放電產生火花等引發火災;操作人員用電不慎或操作不當引起電氣火災等。
(2)爆炸事故:爆炸性事故多發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的實驗室釀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違反操作規程,引燃易燃物品,進而導致爆炸;易燃氣體在空氣中泄漏到一定濃度時遇明火發生爆炸;壓力氣瓶遇高溫或強烈碰撞引起爆炸等。
(3)輻射事故:實驗室違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違規操作含有放射源的裝置時有可能引發輻射事故。這類事故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有:短時間大劑量的射線照射會導致人體肌體的病變;長時間小劑量的射線照射有可能產生遺傳效應;大量吸入放射性物質可能導致人體內臟發生病變 此類事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殺手。
(4)生物安全事故: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安全的問題日益凸顯。在微生物實驗室,由于管理上的疏漏或技術上的缺陷造成的意外事故不僅可能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還可能造成大面積的人群感染或者環境的污染。生物實驗室的廢棄物甚至比化學實驗室的更加危險,生物實驗室的廢棄物中可能含有傳染性的病菌、病毒以及放射性物質等,對人類的健康和環境都可能造成極大的危害。
(5)機電傷人事故:這類事故多發生在高速旋轉或沖擊運動的機械實驗室,或者是帶電作業的電氣實驗室和一些高溫實驗室,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當或缺少防護。
(6)危險化學品人身毒害事故:化學實驗室往往需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化學試劑,有些化學試劑是有毒有害的,有些甚至是劇毒的實驗人員在做化學實驗時如不了解化學藥品的性質,錯誤操作導致事故發生;化學藥品配置使用不當引起爆炸或者液體飛濺而傷害人體。有些化學藥品易燃易爆,或具有腐蝕性,或有毒害性,或者是致癌物質,事故輕者損傷皮膚,重者燒毀皮膚,損傷眼睛和呼吸道,甚至損傷人的內臟和神經等。
(7)環境污染事故:有毒有害的化學、生物廢液、廢棄物如果不能有效回收和恰當處置則可能會污染環境。這類事故的主要表現是:廢液、廢棄物不能有效回收和恰當處置則可能污染大氣、土壤 地下水等;隨意傾倒廢液或亂扔廢棄物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會傷及無辜。
(8)設備損壞事故:此類事故是指在實驗室內發生了設備的損壞。設備損壞主要有客觀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大類。客觀原因主要是突然停電(線路故障、雷擊等)自然災害等造成設備損壞,人為原因主要是由于實驗人員操作不當,違反操作規程,缺少防護措施或者保護裝置,造成設備的損壞、有時還伴有人員傷害。
(9)設備或技術被盜事故:此類事故是由于實驗室管理不到位, 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特別是像計算機等體積小又有廣泛使用功能的設備被盜情況,在高校時有發生,事故不僅造成實驗室的財產損失,影響實驗室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造成核心技術和資料的外泄。
二、職業學校實訓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有其規律可循,通過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分析不難發現,在實驗室安全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據主要地位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通常個人不安全行為和失誤導致的事故占據較大比重。
主要問題是: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不足;安全工作體制不健全,安全責任不明確;安全管理不落實,安全檢查不到位。
三、如何進一步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
根據實訓室安全工作的獨特特點以及當前實驗室安全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應該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從源頭解決問題。實驗室安全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素質欠缺,與安全行為背離是導致實驗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進入實驗室的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圍,力爭從源頭上解決實驗室安全問題、如開設安全課程,讓學生對實驗室安全有一個系統、全面的學習和了解結合不同學科和專業,編寫專門的實驗室安全手冊,對進入專業實驗室的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通過網絡安全考試建立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借鑒。
二是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規范。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要有制度建設作保障,從制度建設入手,建立一整套嚴格、有效、富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并在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嚴格執行,確保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沒有嚴格的管理和明確的職責,安全就沒有保障在實驗室安全工作中要不斷地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推動高校建立統籌負責安全的機構,并在各單位設立以安全工作為首要職責的管理崗位,只有這樣高校實驗室的安全才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而不再是依靠其他崗位的行政人員兼職負責安全工作,致使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督。
三是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安全檢查對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心,強化安全意識,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檢查找出不足、發現隱患,既可督促實驗室整改,又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作為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要時刻牢記“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切實通過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定期進行實驗室安全檢查是各高校通常的做法,但是由于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低,能否通過檢查真正發現問題,防止事故的發生,是值得懷疑的。如何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實驗室安全工作隊伍,將實驗室安全檢查的工作落到實處,是目前各高校要繼續努力的方向通過安全檢查不僅僅要起到督促實驗室工作人員重視安全工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切實幫助實驗室發現安全隱患,及時督促實驗室進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四是制定應急預案。為了能夠有效地應對各種實驗室突發事故,在事故發生之后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是完全必要的。應急預案應包括組織體制、應急措施和事故處理步驟等內容。有了科學、完善的應急預案,盡可能避免事故發生后引起慌亂,使責任相關各方能夠臨危不亂,有序地承擔各自職責,使事故得到迅速處理,將事故的損失減至最小。為了保證事故發生后能夠按照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應對,必須進行日常演練。
五是持續改善實驗室安全硬件條件。硬件條件是實驗室安全的物質保障,實驗室安全條件建設應與實驗室建設同步進行。實驗室應配備足夠通用安全設施,如滅火器、煙感報警器等,樓道內設緊急安全通道,在高壓容器、煤氣閥門等處設醒目的安全標志、專業實驗室應配備必要的安全環保設施和個體防護裝置。如化學實驗室中的通風櫥、洗眼器、防毒面具;生物類實驗室中能對廢棄培養基等進行統一處理的高溫高壓消毒裝置。放射性實驗室中有防輻射防泄漏設施,源庫有視頻監控、防盜報警系統等。